全国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行政法学》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2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关于行政权的理解错误的是( D )
A.行政权的合法来源是国家宪法和法律
B.行政权由国家机关或其他公共行政组织行使
C.行政权是国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组成之一
D.行政权完全等同于行政职权
2.行政法上的行政是( B )
A.私人行政 B.公共行政
C.企业行政 D.事业单位行政
3.下列属于特别行政法的是( C )
A.行政组织法 B.公务员法
C.教育行政法 D.行政处罚法
4.下列行政法渊源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的是( A )
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 D.法律解释
5.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 B )
A.民主原则 B.行政法治原则
C.科学原则 D.意思自治原则
6.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只有国务院才有权制定的是( B )
A.行政法 B.行政法规
C.行政规章 D.单行条例
7.以行政机关是否可以主动作出行政行为为标准,行政行为分为( C )
A.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B.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C.依职权行政行为和依申请行政行为 D.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
8.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可以将行政法规范划分为实体行政法和( D )
A.专门行政法 B.一般行政法
C.行政组织法 D.程序行政法
9.行政主体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和( B )
A.国家权力机关 B.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C.民主党派 D.国家司法机关
10.我国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 C )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中共中央
11.下列关于行政立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C )
A.行政立法只具有行政性质
B.行政立法只具有立法性质
C.行政立法既具有行政性质,同时也具有立法的性质
D.行政立法完全等同于权力机关的立法
12.为了补充已经发布的法律、法规而制定规范性文件,这种行政立法属于( A )
A.补充性立法 B.执行性立法
C.试验性立法 D.地方性立法
13.行政主体向违反行政法规定的相对方收取排污费的行为在性质上属于( C )
A.行政征购 B.行政处罚
C.行政征收 D.行政征用
14.下列属于行政行为的是( C )
A.物业公司对本小区组织卫生检查 B.某超市对偷商品的小偷进行罚款
C.税务局减免某企业的增值税 D.教育局为本单位职工购买体育用品
15.下列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的是( A )
A.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给某公民颁发营业执照
B.某市政府制定关于进出该市的车辆的收费标准
C.某区政府作出关于向本区所有出租车司机收取管理费的决定
D.某县政府制定本县经济发展计划
16.税务机关依照法定的税种、税率对某企业征税,这一行为属于( B )
A.抽象行政行为 B.羁束行政行为
C.非行政行为 D.裁量行政行为
17.下列行政行为中,属于双方行政行为的是( B )
A.交警对违章的驾驶员进行罚款处罚
B.某企业与政府签订国家订购合同
C.工商局向李某颁发营业执照
D.市环境卫生部门对某酒店的卫生进行检查监督
18.下列不属于行政合同履行应遵循的原则是( C )
A.实际履行原则 B.自己履行原则
C.利益最大化原则 D.全面适当履行原则
19.下列关于行政机关在行政合同中享有的权利,表述正确的是( C )
A.单方变更或解除合同必须双方协商一致
B.对合同履行没有监督权和指挥权
C.对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行政合同义务的相对人有制裁权
D.没有选择合同相对方的权利
20.行政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形式,即行政行为所遵循的方式、步骤、顺序以及时限的综合为( A )
A.行政程序 B.行政行为
C.行政指导 D.行政时效
21.张某因被怀疑偷窃,被派出所民警打伤,因伤势过重死亡。在该案中,赔偿请求人是( C )
A.张某本人 B.张某所在单位
C.张某的女儿 D.民间公益组织
22.下列关于公务员行政责任的特点,错误的是( B )
A.引起行政责任的行为是公务员违法行使职权的职务行为
B.公务员直接对行政相对人承担行政责任
C.公务员的违法行政责任主要是惩戒性的
D.行政处分是公务员承担违法行政责任的主要形式
23.行政违法的主体是( C )
A.行政主体 B.行政相对人
C.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 D.公务员
24.行政赔偿请求时效为( D )
A.三个月 B.六个月
C.一年 D.二年
25.某市某公安分局干警万某在执行巡逻任务时,非法殴打他人致残,如果该受害人请求赔偿,赔偿义务机关是( C )
A.某市财政局 B.某市公安局
C.某市某公安分局 D.某市人民政府
26.行政复议机关认为被申请人不履行法定职责的,作出的复议决定是( B )
A.决定维持 B.决定限期履行
C.决定撤销 D.决定变更或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
27.下列关于行政复议的表述,错误的是( B )
A.行政复议受案范围比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大
B.公务员对行政机关做出的行政处分不服的,可向该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C.行政复议法律关系只是一种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D.复议当事人在行政复议中的法律地位平等,但双方的复议权利和复议义务并不对等
28.根据国家赔偿法规定,下列属于国家必须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是( C )
A.某交警休假期间与朋友自驾车旅游,在途中发生车祸致他人受伤
B.城管执法人员对在路边摆摊的张某进行劝阻时,张某采取自残的方法用刀将自己的手割伤
C.某工商局执法人员为报复情敌王某,以执法人员的身份对王某开设的杂货店进行违法查封
D.某公安干警下班在家因邻居的音响声音过大与邻居发生了矛盾,在争吵过程中,将邻居打伤
29.《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在立案之日起作出第一审判决的时限是( B )
A.2个月内 B.3个月内
C.6个月内 D.12个月内
30.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原告或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这种管辖称为( D )
A.指定管辖 B.裁定管辖
C.合并管辖 D.共同地域管辖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包括( ABC )
A.行政主体 B.公务员
C.行政相对人 D.受委托的组织
E.受委托的个人
32.行政立法主体包括( CDE )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B.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C.国务院及其各部委 D.省级人民政府
E.深圳市人民政府
33.下列费用的征收属于行政征收范围的有( ACDE )
A.个人所得税 B.行政诉讼费
C.机场建设费 D.滞纳金
E.水资源费
34.我国行政许可设定的依据有( ABCE )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国务院部门规章
E.国务院决定
35.行政复议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ABCDE )
A.合法原则 B.公正原则
C.公开原则 D.及时原则
E.便民原则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公定力
指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一经做出,(1分)不论其实质上是否合法,(1分)都具有被推定为合法而要求所有机关、组织和个人予以尊重的一种法律效力。(1分)
37.行政裁决
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律授权,(1分)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的民事纠纷争议进行审查(1分)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1分)
38.行政违法
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义务,(1分)侵害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1分)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1分)
39.行政应急性原则
是现代行政法治原则的重要内容,指在某些特殊的紧急情况下,(1分)出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的需要,(1分)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没有法律依据或与法律相抵触的措施。(1分)
40.行政补偿
行政机关(1分)因合法行为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益造成的损害所给予的补偿,(1分)属于国家补偿的一种。(1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41.简述行政法的特点。
1、行政法形式上的特点:
(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1分)
(2)行政法规范赖以存在的法律形式、法律文件的数量特别多,属各部门法之首。(1分)
2、在内容上的特点:
(1)行政法的内容广泛(1分)
(2)以行政法规、规章形式表现的行政法规范易于变动(1分)
(3)行政法的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总是交织在一起,并往往并存于一个法律文件之中。(1分)
42.简述行政处罚中的一事不再罚原则。
一事不再罚原则,指对违法者的某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同类处罚。(2分)正确理解本原则应注意:
1、行为人的一个行为若违反了两个以上法律、法规的规定,除罚款外,可以给予两次非同类的处罚。(1分)
2、对同一违法行为,若法律、法规规定可并处的,做出并处决定时,则不违背该原则。(1分)
3、违法行为严重,已构成犯罪的,依法应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同时,依法应予行政处罚的当然适用。(1分)
43.简述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及其法律后果。
1、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
(1)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陷(1分)
(2)行政行为不适当(1分)
2、行政行为撤销的法律后果:
(1)行为自始失去法律效力,但根据社会公益的需要或行政向对方是否存在过错的情况,撤销也可以使行政行为自撤销之日起失效。(1分)
(2)如果行政行为的撤销是因行政主体的过错引起,而依社会公益的需要又必须使行政行为的撤销效力追溯到行为作出之日起,那么,由此造成向对方的一切实际损失应由行政主体予以赔偿。(1分)
(3)如果行政行为的撤销是因行政向对方的过错或行政主体与相对方共同过错所引起的,行政行为撤销的效力通常应追溯到行为作出之日。行政主体通过相应行为已给予相对方的利益均要收回,行政相对方因行政行为撤销而遭受到的损失均由其本身负责,国家或社会公众因此受到的损失,应有相对方依其过错程度予以适当赔偿。(1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10分)
44.论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
1、程序公正原则的保障制度:同避制度;辩论和听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3分)
2、相对人参与原则的保障制度:表明身份制度;公开、告知和说明理由的制度;陈述、中辩程序、听证程序和调查程序;救济程序的告知制度。(3分)
3、效率原则的保障制度:时限、时效制度;关于步骤、顺序的制度安排;简易程序的适用。(2分)
(考生能适当展开论述酌情给1-2分)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5.某市A区居民李某在B区开办了甲独资企业,B区工商分局接到举报李某从事假冒伪劣商品销售活动,遂对该企业作出了责令停业整顿1个月,并处3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李某不服,向市工商局申请复议。市工商局作出了维持停业整顿1个月,变更罚款为l万元的复议决定。其中,l万元的罚款业已执行完毕。李某仍不服,打算起诉并要求行政赔偿。
问:(1)本案中行政诉讼的原告、被告分别是谁?
(2)何地何级法院对此案享有管辖权?
(3)原告能否在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请求行政赔偿?
(4)若法院判决原告胜诉,原告可以获得行政赔偿的范围有哪些?
(1)原告是甲独资企业,被告是该市工商局。(2分)
(2)管辖法院可以是B区人民法院或某市工商局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2分)
(3)原告可以再行政诉讼时一并请求行政赔偿。(2分)
(4)如果处罚决定已执行,行政赔偿的范围包括停业整顿期间的必要经常性费用开支(2分)和1万元的罚款损失。(2分)
46.为规范本地林业市场管理,A市B县人民政府于2010年2月15日发布第13号文件,该文件规定,凡本县所有林业经营单位和个人,须在规定期限内到林业局申请办理林业砍伐许可证,违者予以警告或罚款。张某未按文件规定申请办理林业砍伐许可证就上山采伐,2010年7月10日,林业局依据第13号文件的规定对张某处以罚款2000元,并于当日送达了处罚决定书。张某对此不服,欲申请复议。
问:(1)若张某申请复议,应向何机关提出申请?
(2)应在何日之前提出复议申请?
(3)若张某对罚款不服申请复议,能否一并要求审查第13号文件的合法性,为什么?
(1)B县人民政府或A市林业局(3分)
(2)2010年9月8日之前(3分)
(3)可以一并提出,(1分)因为《行政复议法》规定,复议机关可以对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定一并予以审查。(3分)
2010年10月全国自考《行政法学:00261》试题和答案:预览 免费下载(word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