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52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最早提出“艺术模仿自然”的古希腊哲学家是( B )1-22
A.德谟克利特 B.赫拉克利特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2.提出文学活动四要素说的西方现代学者是( D )1-17
A.艾略特 B.韦勒克
C.苏珊•朗格 D.艾布拉姆斯
3.杜甫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音律上的特色是( B )2-115
A.双声 B.叠字
C.叠韵 D.押韵
4.艺术“至境”概念最早见于( D )3-137
A.刘勰《文心雕龙》 B.严羽《沧浪诗话》
C.王夫之《姜斋诗话》 D.叶燮《原诗》
5.主张人物性格描写要“表现出心情和灵魂的深度”的人是( D )3-152
A.莱辛 B.歌德
C.席勒 D.黑格尔
6.下列诗歌中,属于“言史诗”的是( B )3-136
A李白《赠汪伦》 B.杜甫《石壕吏》
C.孟浩然《春晓》 D.朱熹《观书有感》
7.无视角限制的叙述通常属于( C )4-208
A.第一人称叙述 B.第二人称叙述
C.第三人称叙述 D.无人称叙述
8.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相互对照所形成的时间关系叫做( B )4-200
A.虚构时间 B.叙述时间
C.现实时间 D.阅读时间
9.胡应麟认为《水浒传》的艺术价值在于( C )4-199
A.把一百零八个人的性格都写出来 B.情状逼真,笑语欲活
C.游词余韵,神情寄寓处 D.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
10.在西方,被誉为“象征主义宪章”的作品是( A )5-259
A.《交感》 B.《神曲》
C.《失乐园》 D.《浮士德》
11.“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说这句话的人是( B )7-368
A.柯勒律治 B.华兹华斯
C.乔治•桑 D.莫泊桑
12.古典主义抒情原则的灵魂是( B )5-257
A.经验主义 B.理性主义
C.表现主义 D.直觉主义
13.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是( A )6-301
A.创作个性 B.言语结构
C.审美效果 D.修辞技巧
14.魏晋南北朝时期提出“立身先须谨慎,文章且须放荡”的人是( D )6-297
A.刘勰 B.陆机
C.钟嵘 D.萧纲
15.关于文风与人格的关系,扬雄提出的著名观点是( A )6-293
A.心画心声说 B.文如其人说
C.知人论世说 D.为情造文说
16.艺术变形的根本目的是( C )7-392
A.为了使艺术形象更生动 B.为了引发读者的共鸣
C.为了使作品意蕴更深刻 D.为了增强作品的易读性
17.认为艺术情感是“智慧的情绪”的学者是( B )7-367
A.别林斯基 B.维戈茨基
C.普列汉诺夫 D.车尔尼雪夫斯基
18.“中国若想有活文学,必须用白话,必须用国语,必须做国语的文学”,提出这一观
点的人是( A )8-405
A.胡适 B.鲁迅
C.梁启超 D.林语堂
19.现代主义文学的第一个流派是( D )9-495
A.表现主义 B.直觉主义
C.存在主义 D.象征主义
20.在西方文学史上,最早提出“浪漫主义”概念的人是( B )9-491
A.康德 B.席勒
C.歌德 D.雨果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往往表现为( ABE )1-70
A.既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 B.既是认识的,又是情感的
C.既有独创性,又有传承性 D.既是想象的,又是纪实的
E.既是无功利性的,又是有功利性的
22.金圣叹之后清代重要的小说评点家有( CDE )4-193
A.李贽 B.叶昼
C.毛宗岗 D.张竹坡
E.脂砚斋
23.构成风格的审美要素包括( ACDE )6-318
A.文采 B.节奏
C.韵味 D.气势
E.情调
24.艺术灵感的特征有( ACD )7-363
A.突发性 B.严密性
C.迷狂性 D.创造性
E.科学性
25.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主要特征有( ABCD )9-498
A.作品意义的平面化 B.叙述时间的空间化
C.文体界限的模糊化 D.故事情节的片断化
E.人物形象的典型化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26小题4分,27、28小题每小题3分,共10分)
26.叙事学 4-194
答:
20世纪60年代法国文学研究领域受到结构主义和普洛普民间故事分析的影响后,出现大量的关于叙事作品结构分析的尝试,这些探索通过一系列学术活动逐渐酝酿形成了一种新的研究叙事艺术的理论和批评方法,这种新理论就被称做“叙事学”。
27.文学传播 8-404
答:
传播者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文学信息或文学产品传递给文学消费者的过程,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学的出版发行与社会流通活动。
28.典故5-268
答:
典故是在神话或历史事件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当下事件、情状或环境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9.简述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1-87
答:
(1)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生气勃勃的活力;
(2)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诗意的超越,这里有两层意思:
(1)是获得对对象本身的超越。
(2)是获得“童心”,对传统的陈规旧习和既定成见实现超越。
30.简述象征意象的意象化原则。3-182
答:
(1)以荒诞的幻象表达真实的意念;
(2)在抽象思维指导下实现最佳的象征意象组合;
(3)实现“意象应合”的原则;
①努力捕捉客观物象与主观意念的对应关系,选择最佳象征物;
②准确把握对应点,暗暗铺下能诱发人们思考的“跳板”。
31.如何认识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 6-336
答:
不同的文学风格有不同的审美价值。由于人们的审美有不同的心理结构为基础,也有特定的语境或心境,因此对风格美会有不同的爱好和选择。风格美是可以超越时代、民族、阶级,
却往往又受到时代的价值取向的影响。
32.艺术灵感与艺术直觉有何区别? 7-364
答:
(1)艺术灵感是一种思维状态,完全不受创作主体的控制;艺术直觉则是一种思维能力,创作主体对艺术直觉的运用是有意识的。
(2)艺术直觉具有对象性,它必须面对一个具体的、具有感性形式的对象才有意义;艺术灵感则没有具体的对象,它只是主体心理的一种激活状态。
(3)艺术灵感是随机性的、偶然的,有倏忽而来,渺然而去的特征;艺术直觉则有一定的稳定性。
33.文学流派有什么特点? 9-507
答:
文学流派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的特点:
(1)一个文学流派内部的作家总有着相同或相近的文学观念和审美理想;
(2)一个文学流派内部的作家,他们的文学创作大抵会表现出类似的文学风格和美学趣味。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34小题15分,35、36每小题10分,共35分)
34.谈谈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2-128
答:
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是指文学语言组织的美的具体表现方式及其相应的构成法则。
(1)内指性,主要是文学语言的毋须外在验证而内在自足的特性。文学语言总是遵循人的情感和想象的逻辑行事,而并不一定寻求与外在客观事实相符。
(2)音乐性,这里是指文学语言组织所具有的富于音乐效果的特性。文学语言不仅要追求表“意”,而且要追求表“音”。
(3)陌生化,主要是从读者的阅读效果来说的,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陌生化”就是力求运用新鲜的或奇异的语言,去破除这种自动化语言的壁垒,给读者带来新奇的感受。
35.举例说明抒情的策略。5-265
答:
(1)抒情的语法策略,是指从语言的结构方式(包括词语的构成和变化、词组和句子的组织)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
(2)抒情的修辞策略,是指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从文学史和修辞学史的角度看,抒情的修辞策略有许多。意象、隐喻、典故、悖论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四种。
36.结合文学作品,分析共鸣产生的原因。8-434/436
答:
共鸣是指读者与作品之间实现了活跃的情感交流及对应关系的阅读心理现象。共鸣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其一是人性情感的相通性。
喜怒哀乐,人皆有之。亲子之情,异性之爱,朋友之谊,祖国之恋,故乡之思,童年之忆等等,都是相通的人性情感形式。人们如果处在相近似的生活境遇,往往就会产生相似的具体情感。李白的一首小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千百年来一直激动着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读者,原因就在于此。
(2)其二是审美体验的共同性。
人类的审美知觉与感受能力有相同的一面。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读者对美的事物与形式也会产生相似的“共同美感”。比如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一开头连用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叠字,其语言的自然、新奇、独创的美感,能唤起不同读者相似的审美体验而激发共鸣。
2012年10月全国自考《文学概论(一):00529》试题和答案:免费下载(word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