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自考优势:
1、湖南大学名校文凭,国家承认,学信网可查,含金量更高;
2、学习过程,全程跟踪服务。所有课件全部实现视频教学,轻松搞定考试;
3、学习时间自由安排,不耽误工作时间,省时,省心,更省力;
4、湖南省毕业人数多,轻松参考,快速拿证!
个案辅导的一位同学,应聘一家国有的上市公司,通过了三轮面试。
最后与 HR 谈薪,HR告诉她: 211 毕业的研究生,按照规定比一同招聘的本科应届生每个月多 500 块钱。
这位同学有些委屈:那我花那 3 年时间艰苦地学习是图点什么呢?有这个时间不如直接工作了,积累 3 年工作经验,我也不至于每个月只多 500 块钱吧。
你觉得如果硕士毕业后,就比本科生一个月多500,那么这个3年硕士读的值吗?
A、很值
B、不值
C、其他
那么今天我来分析一下,硕士就业和本科生就业的薪资和发展期待问题。
经验上,国企、传统的制造业,更容易设置基于学历的薪资差异,而这个差异,基本上也就是500-1000之间。比如有的国企会规定,专科4500元,普通本科5000元,985本科5500元,硕士6000元,985硕士6500元。
我还记得辅导过中国科学院大学这种崭新的,也不算985和211,但是如果都不算,学生又心里不服气。好像最好和单位征求协商,算是211级别了。
我的直观经验是,大约50%的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就只是设定一个岗位,比如市场策划,预订薪资在7500元,略有浮动。那么雇主主要看你面试表现和过往经历,至于是研究生过来应聘还是本科生来了,都行。
所以这种硕士比本科生一个月多500元的情况,已经是认可学历文凭的做法了。如果真要算账的话,一个月500,一年就是6000,那么用3-5年,至少你读研的学费能挣出来了。
决定考研的人,常见的理由是这么几个:
也许你当时本科毕业很迷茫,让你出去找工作,你也会没自信能找到好的。如果是这种理由,硕士毕业又怎样呢。
也许你觉得硕士学历是自己将来求职择偶的必备条件,那么硕士学历是你人生的必需品,就好像大米馒头一样,也许不好吃还价格高,但是你都必须要。
也许你是求知若渴就想好好做研究做三年,那么做学术这件事,通常是回报比较慢的,而且你如果学术能力很强,就自信地去求职更好的地方或者读博也行。
总之,决定考研那一刻,你就应该有关于读研价值的回答。
如果等到毕业出来工作,面对市场的反应,再去怀疑自己这三年的投入,说明你本身就迷茫。
第一,大家觉得,研究生和本科生差多少才合适呢?
500太少了,那么2000就行不行?可是对应的,你能保证自己比本科生有更多的贡献吗——你写的文案比本科生强,你的专业技术比本科生强,你去谈客户比本科生更快搞定?一名硕士,能保证自己做什么都比本科生肉眼可见的厉害吗?
我这样问并不是为了挑战硕士教育,而是请大家理解,对于雇主来说,你的硕士学历可以是个潜力因素,但是并不能马上变现,因此雇主也有理由暂时不支付你学历工资。
第二,职业是长跑。
起点永远没有增速重要。如果觉得自己辛苦了三年读硕士,这份付出应该是你自信的基础,就不用怕和本科生一样或相近的起点,你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凭借真本事厚积薄发就好了。日后也许你比本科生一个月多一万都是可能的,当然还可能伴随着时间延长,你反倒不如某些本科生了。
归根结底,你不是一纸文凭能代表的,别人也不是一纸文凭能概括的。硕士学历是你身上的一个背景,而作为一个真实的人,你有自己的行为习惯、工作风格和为人处世能力。只强调自己的硕士文凭,似乎这张文凭直接赋予你高人一等的资格,这太狭隘了,而且你也忽视了自己的真实性。如果人是一块完整生日蛋糕的话,学历只是其中太小的一个切面吧。
最后,越是学历好的朋友,越要警惕学历崇拜。
也许有朋友读到这里,觉得开头抱怨500块钱的女生太不成熟了。其实我们自己身上,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学历崇拜——
比如有些同学选择工作的时候,会讨厌身边的人都学历不高。
比如越来越多的硕士想要读博士,其实暗暗期待,博士学历能交换一个无忧无虑的未来。
再有个案辅导中,很多朋友到30岁了,回顾过往,高考失利没有进入理想学校,也是她这10来年发展不顺的注脚。比如因为高考不理想,而在大学里或者抑郁不和群,或者咬牙考上好学校的硕士……
追溯到小时候,每一个孩子都很早就发现,成绩是最好用的免死金牌。而在成年人的社会,以学历+出身+工作的人设为基础,我们几乎可以言之凿凿的把人分为三六九等。
这些都自古就存在,但是这些并不能帮助你获得真实的价值感。如果将对自己的认识,对价值的追求,直接替换成这些外界的学历崇拜,以及学历崇拜后的三六九等化,就是偷懒。
有些懒是不能偷得,大专、本科、硕士,二流学校或者一流学府,你都是一个真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