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毕业论文 > 金融学 > 自考本科《金融学》毕业论文:近年来货币政策的走向及作用分析

湖南大学自考优势:
1、湖南大学名校文凭,国家承认,学信网可查,含金量更高;
2、学习过程,全程跟踪服务。所有课件全部实现视频教学,轻松搞定考试;
3、学习时间自由安排,不耽误工作时间,省时,省心,更省力;
4、湖南省毕业人数多,轻松参考,快速拿证!

自考本科《金融学》毕业论文:近年来货币政策的走向及作用分析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25日 来源:湖南大学自考办

标题:我国近年来货币政策的走向及作用分析

 
摘要
 
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国家依据国内外经济运行情况,对货币政策先后进行了由“稳健——从紧——适度宽松”的重大调整,国家货币政策的适时调整对维护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支持社会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产生了十分积极有效的作用。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情况下,我认为必须坚定地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工具采取一系列灵活有力地措施,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积极配合国家扩大内需等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措施,加大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全力推进社会经济的平稳、持续、快速发展。
 
关键词:货币政策;调整;作用
 
Abstract
 
The monetary policy is the national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important method. In recent years, the country rested o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conomical movement situation, carried on successively to the monetary policy by steady - - from tight - - moderate  the significant adjustment, the country monetary policy the adjustment to has maintained at the right moment the social economy the normal operation, supported the social economy the steady fast development to have the extremely positive effective function. In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finance crisis stern situation, must implement the moderate loose monetary policy firmly day by day, synthesis utilization many kinds of tools takes a series of nimbly powerfully measures, maintains the bank system fluidity full supply, the promotion currency credit reasonable, the steady growth in, coordinates the country to expand positively needs and so on a series of stimulation economy the special operational policy measures, enlarge support economy development dynamics, advances the social economy with all one's strength steadily, continually, the fast development。
 
Keywords Monetary policy; Adjustment ; Function
 
前言
 
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与经济运行状况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经济运行的状况决定着货币政策的调整与实施;货币政策又反作用于经济体以及经济运行的结果。近年来,国家依据国内外经济运行情况,对货币政策先后进行了由“稳健——从紧——适度宽松”的重大调整,国家货币政策的适时调整对维护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支持社会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产生了十分积极有效的作用。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情况下,需要坚定地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本文试对近年来国家对货币政策的几次重大调整及其作用进行粗略分析。
 
一、对我国近年来货币政策走向的分析
 
我国从八十年代后期就已经全面推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这时期,我国的货币政策依据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进行了慎重的调整。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的货币政策在承接上世纪末期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按照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地进行了积极、有效调整。依据不同时期社会经济状况,国家对货币政策的调整总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3年至2007年上半年。这一时期,我国执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然而依据社会经济情况,这一阶段又可分为两个子阶段:第一个子阶段为2003年初至2005年初。在这一时期,全球经济整体上来说有较为明显的复苏迹象,我国经济在前几年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也开始逐步显现,从而逐渐走出了通货紧缩的阴影进而进入新一轮上升的周期。虽经2003年近半年“SARS”病毒的短期冲击,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但没有放缓,反而经济快速增长整体的趋势得到确立, GDP、货币供应量和信贷增长迅速,物价水平止跌回升。投资增长迅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在2004年初达到峰值,接近60%;全国房地产开发与投资热情高涨,房地产价格在短短两年内迅速攀升,泡沫现象严重,集聚较大金融风险。在这种背景下,从2003年第一季度开始,金融宏观调控方向发生了较大转变,货币政策目标主要是遵循“有保有压”的原则,通过结构调整,抑制诸如房地产行业、国内股市等行业和领域投资需求过热,控制银行贷款过快增长,防止通货膨胀。第二个子阶段为2005年至2007年上半年。这一时期,面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贷款、投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等变化,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内涵开始发生变化,适当地回收流动性和紧缩银根。
 
第二阶段,从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我国实施的是从紧的货币政策。为了抵制日渐明显的通货膨胀的压力,中央政府在经济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了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并且采取综合措施,正确把握金融宏观调控的节奏、重点和力度,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维持总量平衡,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从2007年以来,央行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6次发行定向央票,紧缩力度不断加大。[1]因此,通过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从而达到降低货币流通速度来缓解通胀水平的进一步上升。
 
第三阶段,即2008年下半年至今。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加大,我国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先后5次的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且明确取消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信贷规划的硬性约束等措施,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上述几次重大的货币政策的调整,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情况下,我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正在并继续发挥着积极和有效的作用。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007年下半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直接引起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终于酿成国际金融危机。为了缓解危机,一些国家央行通过注资、降息等手段向金融系统紧急注入流动性资金,从而,一场全球范围的救赎行动正在上演。尽管我国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资本管制,次贷危机通过金融渠道对我国经济的稳定与健康的直接影响不大。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与美国、全球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因此,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长期发展中的间接影响仍然不可低估。突出的表现是:
 
() 国内经济出现了增长迅速下滑的趋势
 
自去年以来,我国GDP增长速度出现连续5个季度的回落,沿海地区的一些工厂面临着经营困难,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向实体经济蔓延。
 
() 国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
 
随着国内外金融市场联动性的不断加强,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将对我国国内金融市场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一方面,会使得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直接加剧;另一方面,外部市场的持续动荡会从心理层面影响中国市场经济主体的长期预期。就以2008年年初为例,部分国际知名大型金融机构不断暴露出的次贷巨亏引发的全球性股灾。就1月份而言,全球股市就有5.2万亿美元市值被蒸发,其中,发达国家市场跌幅为7.83%,新兴市场平均跌幅为12.44%,中国A股以21.4%的跌幅位居全球跌幅的前列。这样持续动荡所导致的不确定性会影响到市场上的资金流向,加之香港市场与内地市场的互动关系日益密切,香港市场的持续动荡很可能对内地市场形成实质性的压力。在直接融资比例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很可能会引起国内资产价格的调整,从而进一步影响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2】
 
() 出口增长速度放缓
 
出口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可以从下几方面看:从经济总量上看,出口在GDP中的比重不断升高,2006年超过13,2007年虽然增长速度有所回落,仍增长了25.7%。从就业上看,外贸领域企业的就业人数超过8000万人,其中,加工贸易领域就业近4000万人。【3】2001年以来,在所有的对外出口中,中国对美国出口比重一直保持在21%以上。美国经济下滑乃至陷入衰退,将会减少美国居民的进口需求;美国经济基本面恶化以及美联储降息造成的美元相对于人民币贬值,将会削弱中国出口商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与美国经济下滑如影随形的美国贸易保护压力上升,也使得中国对美商品出口环境更加恶化。更为重要的是,美国经济的下滑趋势,将会拖累欧盟等其他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从而降低其他发达国家对中国商品的进口需求。然而一旦欧盟和美国这两大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市场陷入衰退,我国出口行业将在2009年的增长形势便不容乐观。考虑到过去几年内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23个百分点,一旦净出口出现负增长,将对我国经济增长带来显著冲击。
 
() 外汇储备大幅下降
 
截至2008年9月底,中国外汇储备高达1.91万亿美元。事实上,不论次贷危机如何继续下去,不论美国政府救市与否、如何救市,中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都已经受损,区别仅在于受损程度轻重而已。例如,如果美国政府放任两房(房利美与房地美)破产,则中国外汇储备中4000多亿美国机构债面临违约,市场价值将会急剧缩水。而美国政府接管两房,无非意味着两房的信贷风险转移到美国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上,美国国债的信用等级可能被调降,市场价值下降,从而使中国外汇储备中的6000多亿美国国债面临亏损。如果美国政府通过印刷钞票、制造通货膨胀的手段来支付危机成本,则相应的美元大幅贬值将造成我国外汇储备中超过1万亿的美元资产的国际购买力大幅降低。【4】
 
三、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和解决国内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我国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工具,采取了一系列灵活、有力的措施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同时积极配合国家扩大内需等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措施,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5】
 
2008年是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及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我国经济成功地抵御了雨雪冰冻、汶川地震、全球金融危机等严重不利因素的冲击,CPI涨幅逐月回落,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
 
但是,伴随着经济增长的周期性回落,投资、出口增幅明显下降,房地产、汽车等产业出现调整,加之全球金融危机日趋严峻,预计今明两年我国经济增长下滑的压力将不断增大。为此,2008年底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到2010年底,“十措施”约需投资4万亿元。【5】
 
我国十多年来,在货币政策中首次使用“宽松”的提法,这是货币政策上的转向。宽松是相对于从紧而言的。适度宽松意味着在货币供给取向上,将不再以控制供应、收缩信贷为基调,而是以对资金供给的释放,信贷基调的放松为基调。但绝不意味着信贷的全面放松,而是在适度放松信贷的同时,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原则。在具体政策操作上,将调减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空间会进一步打开。
 
当前我国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要根据当前的形势变化及时适度的调整货币政策操作,确保货币信贷稳定增长及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支持扩大内需,维护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控一般都具有一定滞后周期,也不会马上就见成效。因此预计未来还会有一系列放松信贷的政策出台。在具体操作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意味着信贷额度管理的放松,也意味着调减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空间会进一步打开。随着今后货币供应量的不断放松,企业融资成本将继续降低,同时银行的信贷风险也会逐渐减小,这些都将有利于企业投资信心的回升,最终会传递到经济增长上来。
 
2008年9月底以来,全球主要央行已连续多次采取协同降息的方式,对经济进行扩张性干预。而我国央行也已在两个月时间内,连续三次降低利率,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并已取消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为进一步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2月23日起,进一步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同时,下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从2008年12月2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6】
 
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我们通过保持人民币汇率水平的低估、推迟要素市场价格改革、忽视环境成本的方式,实施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这种依靠人为压低成本的出口导向发展战略是不可能持续的。然而由于中国出口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中国出口商没有动力进行技术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出口行业面临着外需显著下降的不利局面,这为中国出口行业的产业升级与收购兼并提供了外部压力。我们应把握住这一时机,加速推动出口行业的产业升级。那种认为政府应该停止人民币升值、重新实施各种优惠性政策来刺激出口的观点是不大正确的。在应对外需下降的问题上,我们应该考虑产业结构性调整的机遇。
 
在造成当前出口行业不利环境的诸多因素中,外需下降、原材料与燃料价格上升是外部不可控制的因素。而在其他因素中,环境保护事关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人民币升值关系到我国国内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产业结构调整,这两项政策的方向不应该改变。而除此之外,在劳动力与信贷成本、出口退税政策方面,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来缓解外需下降对出口行业的冲击。新劳动法的实施应该更加变通。在货币政策方面可考虑扩大对出口企业的信贷额度。出口退税应该成为一项中性政策,而非用于刺激或遏制贸易增长的政策工具,因此,可以考虑将出口退税率提高到出口企业实际承担的国内增值税负担的水平。
 
随着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产生的影响,中国居民对未来收入与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可能增强,因此他们可能会减少支出,尤其是在耐用品方面的支出。在这种情况下,为进一步提高居民消费,我想政府应该在货币政策上需要放松对金融、教育、医疗等高收益服务性行业的行政垄断,向民间资本开放上述市场,从而降低服务品的价格,扩大居民对服务品的消费。
 
在刺激投资方面。概括而言,投资可分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以及服务业投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是企业根据经济景气周期来确定的,政府可以通过放松货币政策来刺激企业投资,鼓励民间融资;扩大基础设施投资仍有很大空间,但要防止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房地产投资方面:从2007年下半年起,在沿海一些城市开始出现房地产成交量萎缩与价格下降的情况,2008年更多的大城市出现房地产交易量价齐跌的局面。但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明显泡沫,目前才刚刚处于开始挤泡沫的阶段。如果泡沫不能充分挤出,则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未来发展将始终面临隐患。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应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行针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政策,将房地产投资增长速度压下去,让房地产价格回落到中国居民可支付的水平,为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服务业投资方面:刺激服务业投资既有利于改善经济结构失衡,又有利于在次贷危机的冲击下刺激内需、维持宏观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导致近年来中国服务业投资不足的两大障碍目前依然存在。第一是人民币汇率水平的低估导致资源过度流入贸易品(制造业部门);第二是很多高盈利的服务业部门依然被国有企业所垄断。因此,为刺激更多的民间资本流入服务业部门,政府在货币政策方面应加快实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尽快取消国有企业对服务业部门的垄断。考虑到中国外汇储备的巨大规模,在当前极度恶劣的国际金融环境下,我国很难通过多元化来降低外汇储备国际购买力贬值的风险,那么就需要改变中国外汇储备继续增长的局面。这意味着我们应尽快地将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改为内外平衡的发展战略:取消各种优惠性外资外贸政策,取消要素市场上的价格管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弹性,向民间资本开放金融、医疗、教育等服务业领域。只有从源头上遏制外汇储备的增长,中国才能最终摆脱反复被美国振动的命运。【7】
 
四、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给我国经济带来的积极作用
 
随着货币供应量的不断放松,企业融资成本将继续降低,同时银行的信贷风险也会逐渐减小,这些都有利于企业投资信心的回升。其积极作用主要是: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会对促进经济增长起到拉动作用,另一方面也会为将来经济健康发展打下基础。在‘宽松’前加上‘适度’二字,就是要强调信贷放松的规模不是全面放松,而是有保有压、有所选择。
 
“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都将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这次货币政策的转变更加注重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短期效益和长期利益、投资与消费、促进增长和深化改革的平衡,因此会对未来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有深远影响。从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的十项措施也可以看出,这次宏观调控政策的重大调整,不但着眼于拉动经济增长,更强调了夯实基础、保障民生,体现了扩大投资与优化结构并举。中国人民银行也明确表示,在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的同时,央行将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工程建设、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兼并重组、节能减排信贷支持,同时继续限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劣质企业的贷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就央行今年二月份货币信贷合理增长而言2009年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0.71万亿元,同比增长20.48%,比上月末高1.6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6.65万亿元,同比增长10.87%,比上月末高4.19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3.51万亿元,同比增长8.28%。1-2月份净投放现金923亿元,同比少投放1411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34.64万亿元,同比增长21.82%。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3.06万亿元,同比增长24.17%,增幅比上年末高5.44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2.85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07万亿元,同比多增8273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51.16万亿元,同比增长23.02%。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9.81万亿元,同比增长23.01%,增幅比上年末高3.28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02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1.65万亿元,同比多增3171亿元。可以看出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活跃,市场利率平稳发展的趋势。【8】
 
() 商品与服务消费同时回升
 
据商务部监测,2009年1月全国千家重点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24.5%,国家在去年4季度以来出台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的效应已经初步显现。
 
在元旦、春节两大节日带动下,1月份我国商品消费亮点突出。全国千家重点零售企业食品、烟酒、金银珠宝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8.9%、47.2%和29.2%。车市受国家减税政策影响也出现回暖迹象,1月份国内汽车销量达73.55万辆。乘用车销量环比增长4.4%,连续两个月呈回升势头。[8]
 
同时,服务消费持续上升。春节黄金周期间,文化、旅游、教育、电讯等服务消费收入同比实现明显增长,标志着我国居民消费由以商品消费为主向商品和服务消费并重的转变,反映了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和生活品质的提高。
 
数据显示,1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以下简称:CPI)进一步回落、总体趋稳。1月份CPI同比上涨1.0%,涨幅连续9个月呈回落态势,与去年12月相比,CPI环比上涨了0.9%。同时,随着国家出台的扩大内需政策逐步见效,近期钢材、橡胶
(资讯,行情)、焦炭、铁矿石等生产资料价格陆续出现回升趋势,分别比去年4季度前期价格最低点上涨了7.6%、7.9%、14.0%、10.4%。上述情况表明,国家在去年4季度以来出台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的效应已初步显现。[8]外需方面,今年1月份,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8.3亿美元,同比增长23%。
 
1月份,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124.8亿美元,同比增长119.7%。从行业分布看,新签合同额主要集中在房屋建筑业(68.3%)、制造业(8.7%)、交通运输业(7.5%)、电力工业(5.7%)、石油化工业(2.5%)、供排水(1.8%)等行业。[9]
 
(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影响,有助于推动人民币汇率制度进一步改革
 
全球经济陷入衰退时期,一方面减少了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外部需求,另一方面造成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就给了我国对出口行业进行结构性调整的机会。
 
这次危机给我国发展提供了机遇。首先,次贷危机给中国提供了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外部压力。正如前面说的那些,足以说明中国出口导向的增长战略已经难以为继续下去。中国出口行业需要通过收购兼并、产品结构升级换代来实施多元化以及提高产品附加值。因此,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一方面降低了中国出口商品的外部需求,另一方面造成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而将显著恶化中国出口的外部环境。这就给了我国政府对出口行业进行结构性调整的机会。如果中国政府能够利用这一时机,积极调整出口产业政策,容许出口企业的优胜劣汰、兼并收购,鼓励出口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中国出口产品的多元化和附加值,则一方面有助于改善中国的贸易条件、提高整体福利水平,另一方面有助于降低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改善国际收支失衡状况、缓解随之而来的外汇储备累积和流动性过剩。【10】
 
其次,次贷危机为我国开展海外投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次贷危机启动全球资本市场的风险重估。各大股票市场指数纷纷回落,金融机构与企业的股票价格大幅下挫。目前全球资本市场估值处于较低水平,投资价值相应上升。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发达国家政府对发展中国家主权性机构的股权投资通常是持警惕和抵制态度的。然而次贷危机爆发后,为缓解危机对金融系统的冲击,发达国家政府的态度发生了极大转变,现在它们对发展中国家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持谨慎欢迎的态度。因此,次贷危机为中国政府在发达国家金融市场进行股权投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是,中投公司投资黑石、摩根士丹利的案例表明,如何判断股市的行情是否到了底部,是非常困难的。虽然危机提供了机会,但是如何把握投资的时机以及选择投资的对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认为,中国国有投资机构可以和国外成熟的机构投资者合作进行投资,例如通过让国外机构投资者主投,而中国国有投资机构跟投的方式,共享收益共担风险,以此学习国外机构投资者的眼光和经验。
 
如果我国经济在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前提下依然能够保持较快增长,那么我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拉动作用将会凸显出来,我国经济的引擎效应将会更加明显。虽然我国实施了比较严格的资本项目管制,但人民币在东南亚地区的国际化趋势已经比较明显。随着次贷危机造成美元持续大幅贬值,人民币在亚洲区域内成为结算货币的概率显著上升。我国应把握好次贷危机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的机遇,积极推动人民币成为一种区域货币。例如,中国政府、中国金融机构和中国企业可考虑在香港等境外金融市场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国债、机构债和企业债,以及设立人民币的清算中心等,这一方面可促成在海外的人民币的流转、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推动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进一步改革。
 
五、结论及思路
 
在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冲击明显加剧的大背景下,外部需求明显收缩,甚至部分行出现业产能过剩,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城镇失业人员陡然增多,经济增长下行业的压力明显加大。为此,我国经济运行依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式,我国实行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积极之举。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日趋严峻,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想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长期而重要的国策。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银行体系有充足的流动性,促进货币合理、平稳增长,更大、更有效地落实并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一是依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和宏观调控要求,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工具,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满足经济发展对银行信贷的合理需求。二是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积极支持事关国计民生工程,充分发挥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和支撑力。三是加大直接融资的发展力度,更大限度地发展多层次融资体系,规范民间借贷。四是加强跨境资金流出入均衡管理和对外债权债务及直接投资管理,加大外汇业务合规性检查和外汇市场监管,切实外汇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 王布豪.2008年中国货币政策分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 郑杨.次贷危机对中国影响到底有多大 [N].国际金融报,2008年3月
[3].王淑丽. 2007年中国经济三驾马车 [N].中国证卷报,2007年12月
[4]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货币政策,汇率与资本账户开放研究报告 [J].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6
[5] 郭田勇.专家详谈货币政策适度宽松 [N].金融时报,2008年11月
[6]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08年第四季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04月
[7] 唐双宁.货币政策重大转变“适度宽松”释放哪些信号[J],新华网
[8]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年第一季,人民银行网站
[9]张庆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中国新华网
[10]吴敬连.中国如何应对金融危机[J],新华网
 
 
《我国近年来货币政策的走向及作用分析》完整版:预览  免费下载(word文档)